1月比较闲,还有去古巴的空档,所以看得也比较多,以后看完5,6本就发一次。
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许倬云 (作者)
看目录就是中国的朝代列表,本来最怕看这种书,因为基本上看完就什么也不记得了。
不过这本并不是从头到尾的去罗列历史事件,而是为了说明白在中国这个复杂共同体的变化过程中,每个朝代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失落的南方
路易斯·塞普尔维达 (作者)
我喜欢的游记类型。历史是基础,人物、趣事是主线,风景、美食是背景。
剧透一下。男主两人开着车在Patagonia山间小路,突然看到有人在路上走,停下车问他:
“去哪里?”
“往前,和所有人一样。”
男主想了想,追上去问:
“你在找什么?”
“一把琴。”
男主说近30公里,我们一把也没看到,他说:
“我不奇怪,但我会找到它的,去找的人就能找到。”
男主马上弃车,跟着他一起找琴。最后那人抱着一块木头,湿润了双眼。他们三人一起把木头弄回了他家,开心的吃肉,喝酒。
找琴的人叫塔诺,拨弦乐器制作师,与柏林交响乐团有独家合同,为他们修理和制造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乐器。
他手中乐器的第一声都是在巴塔哥尼亚的巨大孤独中发出的。
我们都是食人族
[法]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 (作者), 廖惠瑛 (译者)
第一个故事就是讲1951年,法国天主教教会在第戎大教堂栏杆上焚毁了圣诞老人,罪名是:异教化。
然后就是分析圣诞老人是综合了多少地方的神话、习俗而来的人物。
里面有1,2个章节读起来很是费劲。突然意识到作者就是写《忧郁的热带》的那个人。
那本被我各种朋友推荐的书,多年前我就死活读不完第一章。等我现在再想读的时候,又找不到书了。
里面是各种人类学家关心的话题,很有意思。好的人类学家写的书,能给你很多不同的知识和角度,特别长见识。
茨威格夫妇的南美书信
奥利弗·马歇尔(Oliver Marshall) (作者), 达里恩-戴维斯(Darien Davis) (作者),
Fiberead (编者), 薛乐萌 (译者), 李倩 (译者), 张易 (译者)
我读这本时,笨笨在读茨威格的《巴西:未来之国》,然后跟我各种吐槽。
其实那本我也不是特别喜欢,但还大概理解茨威格为什么会这么偏面的喜欢一个他并不真正了解的巴西。
他从欧洲逃出来,经过纽约到了里约,拿到永居权。这对一个失去国家,身份的人,是多大的一种安慰。
而那里无种族、宗教歧视,无纷争的氛围彻底让他迷上了这个国家。
但他其实并没有真的想留在那里,这与他对巴西高度的评价无关,他还是想回他的欧洲。
但他没能坚持到那一天,夫妇双双自尽。
回声泉之旅:文人与酒的爱恨情仇
奥利维亚·莱恩 (Olivia Laing) (作者), 何雨珈 (译者)
讲了6个美国著名作家的往事,除了文学作品
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酗酒,自杀,同性恋,不幸的童年。
其实作者并不是单单在八卦,而是想通过分析、了解他们酗酒的经历,而努力与自己的过去和解。
黑猩猩的政治:猿类社会中的权力与性
弗朗斯·德瓦尔 (Frans de Waal) (作者), 赵芊里 (译者)
荷兰阿纳姆有一个动物园,里面有一群黑猩猩,作者1975年去那里对它们进行连续4年的观察,写下了此书。
主要讲黑猩猩在群体里的社会地位如何变化。
野生黑猩猩基本都是独立进食,这个动物园的黑猩猩也是分开进食,所以食物争夺不是他们在群体中发生纷争的目的。那雄黑猩猩为啥还要争着当老大?为了当老大雄黑猩猩都耍了哪些小手段?还有它们为啥当了老大也不敢惹雌星猩猩?
看书去。